编者按: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,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《十堰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》,确立了“一主四优多支撑”产业体系,刚刚闭幕的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对突破性发展“一主四优多支撑”产业体系进行了具体部署,提出要在做优产业上迈出新步伐。做大做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“一主”产业,突破性发展文旅康养、新型电池、绿色食品饮料、生物医药健康等“四优”产业,培育壮大循环经济、卫浴、清洁能源、数字经济、供应链物流等多点支撑产业,打造有特色、高能级的优势产业集群。进一步指明了十堰产业发展方向,明晰了发展路径。本台推出系列专访《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 奋力实现工作“开门红”》,专访市直相关部门、县市区负责人,谈思路、谋举措,聚焦各地各部门如何把握大势、巩固胜势、再创优势,展现新作为、体现新担当,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势见效。
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
壮大供应链物流产业
——专访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文春
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、先导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,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。十堰不断巩固拓展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创建成果,鼓励、推广新能源装备应用,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奠定交通运输基础。
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文春介绍,我市将实施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工程作为示范区建设“七大工程”之一,切中“双碳”要义、符合十堰实际、契合发展要求。
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定位,交通部门将聚焦“绿色”,推进绿色出行创建,争创国家公交都市;聚焦“低碳”,推广清洁装备应用;聚焦“发展”,推动运输结构优化,推动“公转铁、公转水”;聚焦“示范”,加快实施绿色智慧船舶应用试点建设。
文春表示,力争到2025年,全市绿色出行方式比例达75%以上,城区新增和更新公交车、出租车,100%使用新能源汽车,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比重达9%以上。
供应链物流一头连着生产,一头连着消费,是延伸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、融通供应链的重要支撑。借助十堰被纳入生产服务型国家枢纽的发展机遇,交通部门在推动供应链物流支撑性产业上,突破性发展供应链物流产业三年行动,以“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、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”建设为引领,大力推进“链主”培优、“链群”集聚、“链点”畅通三大工程。
文春介绍,“链主”培优工程方面,重点引进厦门象屿、传化物流等国内供应链龙头来堰投资,支持本地物流企业靠大联强,加快形成一批“链主”型龙头企业。“链群”集聚工程方面,加快推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、传化公路港等项目建设,建设高质量供应链服务平台,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、全国商品车供应链中心。在推动“链点”畅通工程上,我市将持续推动机场、高速、高铁等重点项目建设,高标准建设城市快速路、出口路,提档升级农村公路,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体系,打造农村物流融合发展示范区,让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。进入2023年,交通运输部门以首位担当、首位力度、首位追求抓实交通项目建设,为“山水车城 宜居十堰”建设提供坚实交通支撑。
文春表示, 确保十淅高速一季度通车,十巫北高速累计完成投资过半,十巫南福银、房神高速公路实质性开工建设。建成玄岳大道城区段、G209十堰垭子至城区一级公路,加快推进G209十堰大川至唐家河等一级公路项目,力争全年完成交通投资180亿元。